金门炮战中的广德英雄们_前线_发炮弹_炮兵阵地
黄朋
网络版第1752期
1958年7月15日,美英两国军队突然入侵中东。一直在做“反攻大陆”美梦的蒋介石觉得时机来了,于7月17 日下令台湾军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接着,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赶赴金门、马祖视察。7月17日,国防部长彭德怀传达中央毛主席的决定,根据台海当前的动向,准备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1】
炮击金门的前线指挥部设在厦门最高的山一一云顶岩上,前线总指挥是福州军区政委叶飞,副总指挥是副司令员石一辰和张翼翔。8月23日17 时 30 分一到,听到了炮声,先是一两响,紧接着便轰隆轰隆连成一片。由于是远远近近千门百门火炮同时鸣响,那起伏沉闷的声音就非常的特别,难以用语言形容。
后来,在一本名叫《8·23 炮击金门》的书里,看到关于 17 时30分开始炮击的情形:第一波作战暗语“台风”,持续时间 15 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6000 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 58师师部,使用3个炮兵营共 36门火炮,发射了3000 余发炮弹,接着是分别对小金门和大担二担军事目标射击。第二波作战暗语“暴雨”,第一次火力急袭后,暂停五分钟,让海风吹散硝烟,让炮管稍稍冷却,17 时 50分再度开始持续 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敌炮兵阵地。第三波为一次短促急袭,19时35分开始,每门炮打4发,对预计中的敌抢救、维修、灭火予以打击杀伤。人民解放军史上最大规模的炮击自此拉开序幕。【2】
展开剩余79%这次炮击,使金门防卫司令部数栋住宿楼房及翠谷餐厅夷为平地,三名副司令官,数十名中级干部及士兵当场阵亡:正在共进晚餐的张家骧中将被炮弹打掉臀部即死,吉星文中将被弹片击成重伤,次日死在医院;章杰少将聚餐在坐,炮声停止后不知去向,遍寻不着,最后派士兵在莲花池中打捞,才发现其不全的零碎肢体。“国防部长”俞大维及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提前十秒钟离开了餐厅,侥幸活命。【3】
金门炮战非比寻常,自始至终都是在毛主席的直接掌握和指挥下进行的。前线炮兵部队、海军、空军和其他参战部队以及前线民兵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炮击金门的一系列指示,广大军民同仇敌忾,全国人民热情支援,英勇奋战,取得重大战果,涌现出许,多英雄部队和英雄人物。【4】
由于人民解放军部队的隶属关系,广德1956年12月8日参军入伍炮兵第三师的213名战士,大都参加了“8·23炮战”,他们回忆说,当时虽然条件比解放前好了很多,但战场条件依然异常艰苦,由于国民党军方炮兵的还击,连续三天,白天连炮弹都送不上去,更别说吃饭喝水了,所以他们白天伪装,傍晚开始炮击敌人。战士们高度紧张,且休息时间非常少,很多战士坐在那里就睡着了,有的战士竟然一边解大便一边就打起了呼噜。为了加强战士们在艰苦作战情况下的思想教育,北京炮兵学院的教员都下到一线各炮兵班,广德籍老战士杨其志回忆,金门炮战时,他已经是炮兵第三师第三十九团第九连基准炮班班长,先后有姚玉生、方玉怀两位教员到他们班与战士们一起战斗、生活,大大提高了士气,所以他们才能在8·23当天下午的二十多分钟里,每门炮平均都射出超过65发炮弹!
广德籍战士陈文厚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他本是一名通信兵,敌人的炮弹常常炸断我军的线路,使指挥部和阵地通讯不畅,所以需要有人常常在前线负责巡查电话线路。有一次因为电话线不通,陈文厚拿着老虎钳,背着一捆电线,独自冒着敌人随时打过来的炮火沿路巡查,终于在阵地掩体外找到被炸断处,想办法接通后,发现一枚敌人刚刚发射过来没有爆炸的155炮弹,他想没有爆炸的炮弹,我们还可以打出去啊,于是一个人背着重达50公斤、滚烫的炮弹回到阵地,随即摊在地上,战士们才发现到他的背部,由于夏天衣服穿的少,竟然被炮弹烫掉大块皮肤。这英勇,恐怕堪与关公刮骨疗毒相媲美吧!当时杨其志在阵地的掩体里亲眼看见陈文厚接电话线、背炮弹回来,至今说起来,仍是满眼的佩服。
金门炮战部分广德籍战士(前排中为裴应松)
金门炮战在全国影响巨大,一时间各地慰问团接踵而来。1959年2月21日 以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郑林为团长的福建前线慰问团抵达福州。慰问期间,刘胡兰烈士继母胡文秀向全市人民做了多场刘胡兰烈士事迹的报告会。【5】3月初,刘妈妈来到炮击金门前线,杨其志有幸与她共栽了一棵象征军民鱼水情的树苗。
正当刘妈妈随慰问团在炮兵八连阵地进行慰问活动时,指挥所突然发出准备射击的命令。刘妈妈看到年青的战士们个个身强力壮,心里暗自高兴:我们有这样威力强大的炮,又有这样健勇的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有保障了。刘妈妈越看越高兴,她决心参加战斗,对班长裴应松要求说:“我要同你们一起作战,狠狠的给蒋军顽固派揍一顿。”
裴应松也是1956年12月入伍的广德人,同意了英雄母亲的要求,随着他的口令发出后,各个炮手行动了起来,一颗炮弹填进炮膛,在这战斗的时刻里,时间是按秒来计算的,刘妈妈像一个普通的战士,盎然的站立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屏着呼吸等待班长开炮的命令。“妈妈!为了保卫祖国,为了解放台湾,为了替胡兰姐姐报仇,放!”裴应松的口令像海涛怒吼,刘妈妈用力把拉火线一拉,顿时炮口冒出火光,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朝敌人的阵地射击!【6】1959年3月2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了刘妈妈在前线的故事。
到2021年,参加过金门炮战的战士在广德的还有50多人健在,我们无法一一去聆听他们英勇战斗故事,但他们是一个群体,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故事,就是他们在金门前线战斗生活的概括和缩影,从点到面,去体会他们的英勇坚强吧。
杨其志说因为金门炮战,广德籍战士立功受奖的情况很普遍,他自己就立个人三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虽然他们后来有的退伍回到广德,有的转业到全国各地,依然秉持“8·23炮战”的精神,奋战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
资料来源:
1.《湖北档案》2009年第09期一凡《半个世纪前的金门炮战》
2.《档案春秋》2011年第08期沈扬《八月炮声——亲历金门炮战》
3.《湖北文史》2012年第02期刘鲲《”八·二三”炮击金门亲历》(刘鲲时任国民党金门政治部政二处中校参谋官)
4.《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24卷第3期孙树芳《金门炮战与毛泽东的对台战略》
5.州史志网中共福州地方史大事记: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0月—1966年4月)
6.厦门人民出版社1959年《海防前线一日》古明《刘妈妈在厦门前线》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发布于:安徽省